犯罪中止和不构成犯罪是一样的吗? (一)

犯罪中止和不构成犯罪是一样的吗?

优质回答犯罪中止和不构成犯罪是不一样的。以下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法律性质:

犯罪中止:属于犯罪的一种形态,即使犯罪行为被中止,但因为已经实施了部分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所以仍然构成犯罪,只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减轻或从轻刑事处罚。

不构成犯罪:当事人的行为虽然违法,但因其违法程度较轻,未达到法律所规定的犯罪程度或条件,所以不属于犯罪,不会受到刑事处罚。

法律后果:

犯罪中止:犯罪人仍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因中止行为而减轻或从轻处罚。

不构成犯罪:当事人的行为虽然违法,但只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会受到刑事处罚,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或其他法律制裁。

认定条件:

犯罪中止: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且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不构成犯罪:当事人的行为未达到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如缺乏主观故意、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等。

综上所述,犯罪中止和不构成犯罪在法律性质、法律后果和认定条件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什么是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和未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 (二)

优质回答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和未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 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已经终了,但犯罪人在此阶段决定终止犯罪,主动放弃既得利益或停止继续实施犯罪行为的状态。而未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则是指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实施完毕,犯罪人在中途主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计划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状态。

详细解释如下: 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

当某一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进入了结果产生阶段,犯罪人此时选择主动放弃进一步的行为或主动消除犯罪结果,即为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例如,在盗窃行为完成后,犯罪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将盗取的财物归还给受害者,这就是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的典型案例。由于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这种中止在量刑时通常会考虑犯罪人放弃既得利益、积极消除影响等因素,以评估其罪责程度。 未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

在未完成犯罪的整个过程中,犯罪人中途改变主意,决定停止实施犯罪行为,即为未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这种中止发生在犯罪行为尚未产生实质性危害结果之前。例如,某人在准备实施抢劫的过程中,因内心犹豫或外界因素干扰,最终选择放弃并离开现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犯罪行为并未完全实施,犯罪人能够在早期阶段消除潜在的危害。在司法实践中,对这种中止行为的认定和处理通常考虑犯罪人的悔罪态度、消除危害的积极行动等因素。 这两种犯罪中止形态在刑法上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相应的处理原则。对于犯罪人来说,无论处于哪个阶段中止犯罪,都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这种中止行为表明了犯罪人的悔罪态度和自我反省能力,对于司法判决和社会评价都具有积极意义。

甲的以下行为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 (三)

优质回答【答案】:A、D

本题考查刑法。

A项正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甲走到乙家门口时突然害怕杀人后会判死刑放弃了杀人念头,构成犯罪中止。

B项错误,《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二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拐卖妇女、儿童罪客观上表现为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是选择罪名,只要具有上述行为中的一项即可构成此罪。甲以出卖为目的购买儿童的行为,已经成立了拐卖儿童罪的既遂,他事后将儿童送回家的行为属于犯罪后的悔改表现,可以在量刑上有所体现,但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C项错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二是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三是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非法活动以外的活动,数额较大,挪用时间超过了三个月。丁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挪用公款罪的既遂。

D项正确,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甲在乙水杯里投毒想杀乙,自动放弃犯罪将乙送往医院救治疗,乙最终死亡的原因并非中毒而是医生注射错误药剂,甲成立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

故正确答案为AD。

醉驾案件犯罪中止怎么判刑 (四)

优质回答构成犯罪中止的就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醉驾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醉酒驾驶了一段距离后主动放弃驾驶的,就可以被认定成犯罪中止。也不仅是醉驾案件,刑事案件中只要犯罪嫌疑人自觉主动放弃犯罪,都有被免于刑事处罚的可能性。

一、醉驾案件犯罪中止怎么判刑

醉驾案件构成犯罪中止的,一般不会被判刑。

《刑法》

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醉驾案件中可以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1、挪动车位型。

该类型的被告人驾驶车辆的目的并非在道路上行驶,而是为了挪动车位。

2、救治病人型。

该类型的被告人为送生病的家人去医院急诊或者赶去医院陪同家人急诊而醉驾,均未发生交通事故。

3、睡觉休息型。

该类型的被告人在行驶一段距离后主动放弃醉驾,靠边停车睡觉。

4、隔时醉驾型。

该类型的被告人饮酒后将车停放在饭店门口,间隔数小时或隔夜回饭店取车驾驶,但血液酒精含量仍达醉驾标准。

5、尚未驶出型。

该类型被告人在道路上准备驾驶尚未驶出时即被查获。

6、被醉驾追尾型。

该类型的被告人血液酒精含量较低,虽发生交通事故,但对方亦醉驾且负事故全部责任。

三、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哪些

1、发生的时间不同。

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

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

3、刑事责任不同。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中止犯的处罚轻于未遂犯,其目的是鼓励犯罪分子不要把犯罪行为进行下去,从而有效地保护人民的利益免遭犯罪的侵害。

醉驾是可以构成犯罪中止的,如果醉酒驾驶的过程中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现,验血结果也达到醉驾标准的,正常情况下驾驶员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除非犯罪情节极其轻微,比如是为了治病救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醉酒驾驶的。

通过上文关于犯罪中止的相关信息,紫律云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紫律云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