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咨询,涉及职务侵占罪,已经到了检察院阶段,在谈量刑建议了。
当事人是公司管理岗位,有机会从公司“拿”钱,一次两次没感觉,慢慢积累下来,金额就高了,事情也暴露了,致案发。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超过3万就立案追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的规定,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简单来说,如果员工利用工作便利,将公司的钱款、货物或其他财产据为己有,就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
❌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职务侵占?
1. 挪用公司资金:如财务人员将公司账户资金转入个人账户,长期不归还。
2. 私吞公司财物:如仓库管理员将公司货物私自出售并侵吞货款。
3. 虚假报销:员工伪造发票或虚报费用,骗取公司资金。
4. 截留客户款项:销售人员收取客户货款后不上交公司,占为己有。
5. 利用职权侵占公司资产:如高管擅自将公司资产低价出售给自己或亲友。
✅律师如何有效辩护?
职务侵占罪是企业员工常见的刑事风险之一,一旦被指控,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律师在辩护时,通常会从犯罪构成、证据链、主观故意、金额认定等角度入手,争取无罪、罪轻或缓刑的结果。
辩护思路:
一、是否属于“单位人员”?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如果当事人与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如临时工、外包人员、合作方等),可能不构成该罪。
辩护要点:当事人是否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是否有工资发放记录、社保缴纳证明? 是否实际履行管理、经营职责?
二、是否“利用职务便利”?
职务侵占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财物。如果涉案行为与职务无关,可能不构成本罪,或可能涉及盗窃罪、诈骗罪等其他罪名。(通过罪名辩护,降低刑期)
辩护要点: 当事人是否有权限接触涉案财物? 侵占行为是否与其岗位职责相关? 是否存在“监守自盗”的情形?
三、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职务侵占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如果当事人只是临时借用资金,或有合理理由暂扣款项(如与公司存在经济纠纷),可能不构成犯罪。
辩护要点:是否有还款意愿或实际行动? 是否与公司存在债权债务纠纷? 是否有证据证明“占为己有”的主观故意?
四、金额是否达到立案标准?
职务侵占罪的量刑与侵占金额直接相关,律师可审查: 计算方式是否合理?如公司账目混乱,可能存在重复计算。
是否有部分款项属于合法收入? 如提成、奖金等。
五、是否存在从宽处罚情节?
即使构成犯罪,律师仍可争取从轻、减轻处罚,例如:
✅ 自首、坦白:主动投案或如实供述罪行。
✅ 退赃退赔:全额退还侵占款项,取得谅解。
✅ 初犯、偶犯:无前科,社会危害性较小。
✅ 认罪认罚: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争取缓刑。
职务侵占罪的辩护需要结合案件细节,从多方面入手。
如果您或企业面临类似问题,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刑事律师,制定有效辩护策略。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集么律网关于职务侵占罪是刑法哪一条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