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立案多久必须结案 (一)

答行政案件的结案时间因审理程序和案件复杂程度而异。具体情况如下:
1、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
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简易程序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如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的、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
3、第二审行政案件
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行政案件的立案标准如下:
1、存在违法行为
有初步证据表明存在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或者有确切线索表明存在此类违法行为。
2、管辖权
办案机关对涉嫌违法行为具有管辖权,即违法行为发生地属于其管辖区域。
3、追究时效
违法行为仍在行政处罚追究时效内,即自发生之日起未超过二年,或者违法行为有连续、继续状态,从违法行为终了之日起至被发现之日止未超过二年;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
4、一事不再罚款原则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罚款的行政处罚。如果其他机关已在先立案并作出罚款处罚,办案机关不应再立案,但可以依法作出其他行政处罚,如吊销营业执照等。
5、不予处罚的情形
初步调查中未发现存在其他依法应当不予处罚的情形,如违法行为人不满十四周岁、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等。
行政案件立案的处理流程如下:
1、立案
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初步审查后,认为有违法行为发生且属于其管辖范围,决定进行调查处理的过程。
2、调查取证
执法人员通过询问、勘验、检查、鉴定等方式收集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
3、案件审查
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是否构成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
4、告知和听证
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行政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的权利。
5、作出处理决定
根据调查结果和听证情况,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其他处理决定。
6、送达
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或其他处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7、执行
当事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否则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8、结案
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后,行政机关对案件进行结案处理。
9、归档(备案)
将案件材料整理归档,以便日后查阅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九十九条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派出所解决行政案件的最长时间限制是多久? (二)
答派出所处理行政案件的时间限制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从受理案件开始,一般在三十日内完成,若案情复杂,需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最多可延长三十日。轻微伤案件不涉及鉴定期限。通常情况下,派出所处理行政案件不应超过六十日。若案件超过三个月仍未结案,且无合理理由,派出所可能违法。此时,可向上级公安机关、政府纪检监察部门、党委、人大等投诉,要求派出所依法履行职责,尽快结案。
若无法取得案卷,可申请法院延期开庭,法院一般会准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七条,公安机关对各类报案、控告、举报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或是由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应立即受理并登记。第九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处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一般为三十日,复杂案件经上级批准可延至六十日。进行鉴定的时间不计入处理期限。至此,你明白派出所处理行政案件的时间限制了吗?
行政诉讼需多长时间才能结案 (三)
答行政诉讼结案的时间一般是立案以后的6个月之内,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结案的时间是立案以后的45天之内,但一审的判决或裁定结果出来以后,原告和被告都有上诉的权利,二审法院结案的时间一般是三个月之内,但一审和二审的审理时间都可能延长。 一、行政诉讼需多长时间才能结案
行政诉讼起诉后,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第八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行政诉讼的一审流程是什么
(1)起诉。
行政诉讼是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
(2)受理。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受理后,进入一审程序。此时,人民法院指定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同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3)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司法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行政诉讼案件,在立案以后的6个月之内都能出判决结果的,而且,相关的程序法中明确的规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延长审理时间,可却没有规定到底能够延长多久。
行政处罚案受理到结案需要多久 (四)
答行政处罚案件从受理到结案一般需要三个月。以下是详细解答:一般情况: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十七条,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即三个月内结案。延期情况:首次延期: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再次延期:案情特别复杂,经延期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但请注意,这里的再次延期并非固定时长,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由集体讨论决定。不计入办理期限的情况: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听证、公告和鉴定等时间不计入前款所指的案件办理期限。这意味着,这些特定环节所需的时间不会计入三个月的结案期限内。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行政案件多久必须结案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紫律云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