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岸关系愈发紧绷,大陆觉得台湾当局有些政策和动作实在看不下去,就直接出手整了一套硬核措施。
制裁范围直接捅到了经济、贸易、科技这些实打实的领域。尤其是半导体这块,大陆那是重点关注,毕竟这玩意关系到科技命脉,谁也不敢马虎。
台积电作为全球半导体的级企业,跟大陆的关系那不是一般的深。
大陆市场对它来说既是赚钱的大金库,也是供应链里绕不开的一环。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其拥有的客户包括苹果、英伟达、高通及华为等全球重要科技公司。
在华为遭遇美国“实体清单”制裁前,台积电曾是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芯片的核心制造合作方,承担了包括麒麟系列芯片在内的先进制程生产任务。
台积电的技术更是硬核,7纳米、5纳米,甚至3纳米制程,全球领先。
据统计,它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的份额占了55%,妥妥的行业老大。
大陆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手机、电脑、汽车,每样都离不开芯片。台积电赚得盆满钵满不说,还给大陆的科技发展提供了不少硬支撑。
可这几年中美科技战打得火热,局势发生了显著转变。
2020年5月,美国商务部出台新规,要求凡是使用美国技术或设备制造的半导体产品,在向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公司供货时,必须获得美国政府许可。
由于台积电依赖美国EDA软件、先进光刻设备以及关键材料,被迫中断对华为的代工业务。
2021年至2023年间,台积电与美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合作不断加深,在亚利桑那州投资建设5纳米及3纳米制程工厂,总投资超过400亿美元。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也在多个公开场合表达对美方供应链重构战略的理解。
2022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张忠谋指出“中国大陆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与台积电存在技术代差”,并称“短期内无法实现赶超”,引发舆论关注。
2023年4月,中国商务部启动了针对台湾地区部分产品实施贸易壁垒的调查。
自作自受
为防止台积电在全球布局中加重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美国政府于2022年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其中划拨约520亿美元专门用于半导体制造业的补贴。
这项立法旨在强化美国本土芯片产业链的独立性,同时对外资企业设定了明确的条件性支持——台积电便成为重点引导对象之一。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对赴美设厂并不积极。
原因之一在于,美国本土并不具备完整的半导体上下游配套生态,例如成熟的封装测试产业、化学品与气体供应商远不如亚洲集中。
此外,美国劳动力成本高昂,工程师资源紧缺,基础建设周期冗长,这些因素都将显著抬升台积电的建厂与运营成本。
2022年以后,美国主要客户,如苹果、高通、英伟达等企业的高管,开始在公开或闭门场合向台积电施压。
2023年,苹果CEO蒂姆·库克在一次芯片行业峰会上直言,未来苹果可能会调整供应链结构,转向支持在美国本土有产能布局的芯片制造商。
这一表态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确:不在美国设厂的代工企业,将面临订单流失风险。
在多方压力下,台积电最终宣布将在亚利桑那州投资约400亿美元建设两座先进制程工厂。根据公开数据,这一投资规模已接近台积电年均资本支出的两倍。
项目也随之调动近2000名台湾本地工程师赴美支援,同时将大量EUV光刻机、洁净室设备及制程技术整套移植至美国。
不过,伴随台积电项目推进,《芯片法案》条款中附加的“附带条件”逐渐显现:接受美国补贴的企业,必须承诺其在中国大陆的先进制程扩产不得超过5%,成熟制程不得超过10%。
不仅如此,2024年初,美国商务部又提出一项新要求——申请补贴的企业,需提交部分关键工艺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光罩设计数据,以用于风险评估及安全审查。
这一要求,引发台湾地区半导体协会与部分台积电高层的强烈担忧。因为光罩数据几乎等同于芯片的源代码,是半导体设计与制造中最核心的专利资料。
此前,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过程中,也曾以“知识产权安全”为由迫使日本企业交出技术资料,并开放美国资本参股,最终导致日本半导体被迫让出全球第一的位置。
美国对台积电的当前策略,令外界联想到当年对日本NEC、东芝、日立等企业的“技术换市场”套路。在类似的背景下,2024年台湾政学界多次出现警告声,提醒本地产业界不可重蹈覆辙。
根据中研院一份内部报告指出,若台积电核心技术在赴美过程中出现泄露或管控不力,可能在10年内失去目前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台积电的两难境地
台积电近年来在美国的布局陷入两难,一方面依赖美国市场的订单和先进设备,另一方面又面临地缘政治带来的合规风险和产业链不确定性。
尤其在美国强化《芯片与科学法案》实施后,要求在美设厂的外企须接受严格补贴条件、技术信息透明度审核,以及不得在中国大陆扩产先进制程,这使得台积电的全球策略受到牵制。
中国持续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
自2019年起,美国政府通过实体清单、技术出口管制等手段限制对中国的高端芯片和设备出口。
面对这一系列打压,中国政府将“去美化”“自主可控”作为国家战略推动。2020年《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基础研究、打通卡脖子环节,芯片产业成为重中之重。
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地方配套基金的支持下,一批国产芯片企业迅速崛起。
反观台积电,不仅在大陆市场的份额受到中芯国际等本土厂商的挑战,其技术路线也遭遇瓶颈。
面对Intel、三星在2nm以下工艺的竞争压力,台积电原计划2025年量产的1.4nm工艺也可能因海外建厂资源分散而延迟。
此外,赴美设厂成本飙升、工程进度反复调整,让其在美国设厂项目面临可持续性质疑。亚利桑那州厂房的建设成本远高于台湾本地,加上熟练技工短缺,量产时间被一再推迟。
中国大陆对台湾企业始终实行较为宽松的“惠台政策”,鼓励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设厂、分享市场红利。但近年来,部分台企在对外合作中表现出与中国大陆战略利益相左的倾向,引发舆论关注。
尤其是台积电作为关键科技企业,在赴美过程中是否涉及技术转移、资源外泄,已成为中国主管部门高度关注的重点。
因此,中国商务部启动了对部分台企海外投资项目的审查,多家媒体猜测,这项调查的重点之一即是其在美建厂过程中是否涉及关键技术与供应链环节的不可控风险。
1、纽约时报中文网:台积电将停止向中国出口最先进芯片
2、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商务部认定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限制措施构成贸易壁垒
3、BBC News 中文:台积电美国工厂揭开面纱 “逆全球化”之下的赢家是谁
4、BBC News 中文:特朗普与台积电宣布加码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2023年中国经济周期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集么律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