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家人涉及刑事案件,这些涉案财物处理关键点你必须知道!

想象一下:家人突然被带走,紧接着,警察上门搜查,带走了家里的现金、电脑、汽车钥匙,甚至冻结了银行账户.那一刻的慌乱和无助,我们懂。很多家属和当事人最急切想问的就是:“这些被拿走的东西,还能拿回来吗?会被怎么处理?”今天,咱们刑事律师团队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个关乎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涉案财物在刑事案件中的“命运”

首先得明白,办案机关(公安、检察院、法院)对涉案财物采取措施,可不是随随便便的,核心目的就俩:固定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和防止继续危害或转移。常见的动作就是“查封、扣押、冻结”。比如,张三涉嫌非法经营,用来收款的银行卡肯定会被冻结;李四涉嫌毒品犯罪,用来运输毒品的车辆大概率会被扣押。这些都是办案的常规操作。但请记住,警察蜀黍也得按规矩来!搜查得有搜查证(紧急情况除外),扣押必须当场给你一份清清楚楚的《扣押清单》,上面列明物品名称、特征、数量,还得有你或见证人的签字。冻结银行存款?必须出具《协助冻结财产通知书》。拿到清单,务必仔细核对! 这是你日后主张权利的基础凭证。

那么,这些被扣下的东西,最后会怎么处理呢?这可不是“一刀切”,得分门别类来看:

“凶器”与“帮凶”(犯罪工具、违禁品): 这把刀如果就是捅人的凶器,那部手机如果专门用来发送诈骗信息,或者本身就是毒品、假币、枪支弹药这些法律明令禁止的东西(违禁品)——对不起,这些基本是要依法没收、上缴国库或者销毁的。 就像某起走私案中,专门用于改装藏匿走私物品的车辆,最终被法院判决没收。法律谚语说得好,“任何人不得从自己的错误行为中获利”(拉丁格言),犯罪工具和违禁品本身具有社会危害性,没收是必然。“不义之财”(违法所得): 这钱是诈骗来的?这房子是用贪污款买的?这些违法所得,必须追缴! 办案机关会尽全力查清来源,追回来。追缴后,要么返还给被害人(比如被骗走的钱,能找回来就还给受害人),要么上缴国库(找不到受害人或者本身就是国家损失)。这个过程贯穿侦查、起诉、审判全程。培根在《论司法》中提到:“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追缴违法所得,正是修复被犯罪污染的水流,努力实现公正的重要环节。“清白之身”(与案件无关的合法财产): 这才是家属和当事人最关心的!比如,家里被一起扣押的存折,查明是老人的退休金,跟案子八竿子打不着;或者被冻结的账户里,大部分是合法工资收入。这些合法财产,必须及时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该返还的返还! 实践中,这就需要律师及时介入,通过阅卷、调查,向办案机关提出专业的法律意见,申请解除强制措施。法院在判决时,也会明确区分哪些该没收,哪些该返还。

作为家属或当事人,你们能做什么?关键时刻别犯懵!

第一时间委托专业刑辩律师! 这是重中之重。律师能及时了解扣押冻结情况,审查清单是否合法、全面,判断哪些财物可能无关或属于合法财产,并代表你们提出异议、申诉或申请返还/解冻。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在刑事涉案财物处理中,保障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同样是法律精神的体现。保存好所有相关凭证! 扣押清单、购买发票、银行流水、权属证明.这些都能证明财物的合法来源和归属。切勿擅自处理! 已经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千万别想着偷偷转移、变卖或藏匿,这很可能构成新的犯罪(如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让事情雪上加霜。积极提供合法来源证明! 如果认为某件被扣财物是干净的,主动向办案机关或通过律师提交相关证据。

写在最后:

刑事诉讼,不仅是人身自由的博弈,往往也伴随着合法财产权益的保卫战。法律既要打击犯罪、剥夺不法所得,也肩负着保护公民合法财产不受非法侵犯的职责。理解涉案财物处理的规则和流程,善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在专业律师的帮助下积极争取,是避免“人财两空”困境的关键。记住,正义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对“人”的公正判决上,也体现在对“物”的合法、合理处置之中。财物的最终归属,同样是法律天平公正与否的试金石。

郑重声明:本文旨在法律科普,案例模糊处理,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案件,需具体分析。

作者简介:陈五争律师,北京刑事辩护律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每年全国接案办案,数百起案件办理经验,擅长领域:刑事辩护,在宋某诈骗案、莫某盗窃案、朱某职务侵占案、宋某敲诈勒索罪等众多刑事案件的辩护中,均为当事人争取了超预期的合法权益。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刑事案件判决要多久的信息,欢迎点击集么律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