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地,在地理学与土地分类中,是一个特定的地类概念。它通常指的是那些未被植被覆盖、土壤直接裸露于地表的土地。这类土地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容易受到风蚀、水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壤流失和生态退化。裸地的形成原因多样,包括人为破坏、自然灾害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等。在生态恢复与土地管理的视角下,裸地往往是需要重点治理与保护的对象。
- 1、裸地属于什么地类
- 2、森林被破坏后的后果
- 3、破坏环境的现象有哪些
- 4、土地用途分为哪几类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裸地属于什么地类 (一)

贡献者回答裸地是指未长有植被或植被覆盖度极低的土地,通常表现为土壤裸露、缺乏绿色植物的土地。在土地分类中,裸地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未利用土地:这类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岩等。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或者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暂时没有进行农业生产、城市建设或其他经济活动。
非林地:根据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非林地包括耕地、园地、草地、水域、湿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裸地作为非林地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受到严重破坏的自然环境中。
退化土地:这类土地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裸地可能是退化土地的一种表现形式,如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原因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城市空地: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土地暂时未被开发使用,形成裸地。这些裸地可能包含建筑垃圾、废弃材料等,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临时用地:在特定情况下,如工程建设、道路施工等,需要临时占用土地,可能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形成裸地。
裸地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土壤侵蚀、沙尘暴、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针对裸地问题,可采取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土地合理利用和加强监管等措施进行治理与恢复,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森林被破坏后的后果 (二)
贡献者回答(二)破坏森林的后果
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若高于30%,而且分布均匀,就能相对有效地调节气候,减少自然灾害。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2%,分布也不均匀,属于少林国。目前,世界上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万~2000万公顷的消失,自1950~1980年间,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破坏森林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1、水土流失
森林被砍伐后,裸露的土地经不起风吹雨打日晒。晴天,由于太阳曝晒,地温升高,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矿质元素的进程加快;雨天,雨水直接冲测,把肥沃的表土连同矿质元素带进江河。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50多亿吨土壤被冲进江河。
2、流沙淤积,堵塞水库河道
黄河水中的含沙量居全球之冠,洪水到来时,水、沙各占一半。由于流沙淤积,黄河下游有些地方的河床比堤外土地高出12米,甚至比开封市的城墙还高,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环境恶化,灾情频繁
海南省万宁县的森林覆盖率原来高达63%,由于有森林调节,本世纪四、五十年代没发生过干旱。后来,人为的破坏使那里的森林覆盖率降至9.8%,从此以后,自然灾害纷至沓来,从60到70年代,平均每10年就有6年闹旱灾,致使21条河的河水断流,3/4的农田受旱减产,25个水库干涸。特别是森林被毁,使一些珍稀动物失去繁衍基地。那里的动物就难以生存。我国的海南坡鹿、华南虎、黑冠长臂猿等珍贵动物都由于生境遭到破坏而濒临灭绝。 (一)森林的功能
1、调节生物圈的CO2和O2的平衡
处于生长季节的阔叶林,每公顷每天能吸收1吨CO2,生产730公斤O2。按此推算,若人均拥有102米的森林,就能满足自己对氧的需要了。
2、净化空气
森林枝叶茂密,湿度也较高,能吸附油烟、灰尘,还能吸收SO2等有毒气体。每公顷油松林一年可吸尘36.4吨,夹竹桃、梧桐、槐树等能吸收SO2。松树针叶分泌的杀菌素可杀死白喉杆菌和结核杆菌。据测定,绿化区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含量仅为市区的15%。
3、减低噪音
30米宽的林带可减低噪音6~8分贝,在行道树之间种灌木,防噪音效果更佳。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茂密的林冠能截留雨水,林下的枯枝落叶层能缓冲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促进水的渗透,减少和节制地面径流,有利于涵养水源。据统计,一亩林地比裸地多蓄水20吨,5万亩森林的贮水量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大水库。森林还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据统计,在一次降雨346毫米后,平均每亩林地流失土壤4公斤,草地为6.2公斤,作物地和裸地分别是238公斤和450公斤。
5、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增加降雨量。
破坏环境的现象有哪些 (三)
贡献者回答破坏环境的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乱砍乱伐与砍伐林地:过度砍伐树木,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平衡被破坏。
过度放牧: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退化,土壤裸露,进而引发土地沙化。
建立有污染工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
排放大量污染气体: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这些气体会导致大气污染,影响气候和人体健康。
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平衡,部分物种甚至面临灭绝风险。
不断研制新元素:在科研过程中,如果不妥善处理新元素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
大量开发耕地:过度开发耕地会导致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
大量开发旅游区: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可能导致自然景观被破坏,生态环境受到干扰。
破坏自然环境:如非法采矿、采石等行为,会直接破坏自然地貌和生态系统。
大量建高楼大厦:城市建设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生态保护,可能导致绿地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等问题。
土地用途分为哪几类 (四)
贡献者回答土地用途分类包括以下三个主要类别:
1. 农用地:这类土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涵盖了耕地、林地、草地、以及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域和养殖地。
2. 建设用地:指用于建设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其中包括城市和乡村的住宅区、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以及军事设施用地等。
3. 未利用地:指的是那些既未被用作农用地,也未被用作建设用地的土地。这类土地包括未开垦的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以及裸露的岩石地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章的规定,国家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这意味着国家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明确土地用途,并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该法律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限制建设用地总量的增长,并对耕地实施特殊保护措施。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用途,不得擅自改变。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裸露土地怎么判断为林地被破坏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紫律云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