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行为的规定有几类 (一)

专利侵权行为的规定有几类

专利侵权行为主要分为两类: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

一、直接侵权行为

直接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这种行为直接侵犯了专利权人的独占权,如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这些行为都构成了对专利权的直接侵害。

二、间接侵权行为

间接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并未直接实施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但为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或诱导、怂恿、教唆、帮助他人实施直接侵权行为。例如,行为人故意为他人实施专利侵权行为提供场所、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等便利条件,或者诱导、怂恿、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专利侵权行为,这些行为均被视为间接侵权行为。

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需要依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对侵权行为进行认定,并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的确定可以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如果难以确定,还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

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二)

在我国的专利法中,专利侵权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直接侵权行为

直接侵权行为指的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进行以下行为:

- 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 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

- 许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 销售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 进口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 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 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即使是为了生产经营目的而使用或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如果能证明产品来源合法,仍然构成侵权,需要停止侵害,但不必承担赔偿责任。

2. 假冒专利的行为

假冒专利的行为包括:

- 在其制造或销售的产品、产品包装上未经许可标注他人专利号;

- 在广告或其他宣传材料中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专利号,导致他人误认为该技术是他人专利技术;

- 在合同中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专利号,导致他人误认为合同涉及的技术是他人专利技术;

- 伪造或变造他人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专利申请文件。

法律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指出,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实施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同样受此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专利侵权的行为是哪一些 (三)

专利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这意味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没有得到专利权人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不得进行上述任何一项与专利产品相关的商业行为。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这一点强调了,即使是通过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也受到专利权的保护,未经许可不得进行相关的商业活动。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以及外观设计专利权在被授予后,都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上述侵权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有几种类型 (四)

专利侵权行为的类型主要有四种:

直接侵权行为:

定义: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或利用专利方法获得的专利产品,以及制造、销售、许诺销售、进口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表现形式: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或利用专利方法获得的产品,以及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假冒专利的行为:

定义: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其制造或销售的产品、产品包装、广告、宣传材料或合同中标注或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误认为所涉及的技术是他人的专利技术,或伪造、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专利申请文件的行为。

冒充专利的行为:

定义:以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以非专利方法冒充专利方法的行为。表现形式:包括制造或销售标有专利标记的非专利产品、在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继续在制造或销售的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记、在广告或宣传材料中将非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在合同中将非专利技术称为专利技术,以及伪造或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专利申请文件。

间接侵权行为:定义:行为人本身的行为并不直接构成对专利权的侵害,但实施了诱导、怂恿、教唆、帮助他人侵害专利权的行为。表现形式:例如,行为人知道有关产品系只能用于实施特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零部件、设备等,仍然将其提供给第三人以实施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专利侵权对抗费用由谁来承担,专利行为的侵权认定是怎样的? (五)

专利侵权对抗费用一般由侵权人承担。专利行为的侵权认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侵权对象的有效性:

侵犯的对象应当是在我国享有专利权的有效专利。

存在违法行为:

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有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的行为。这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方法等。

行为人主观过错:

侵权人主观上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侵犯他人专利权而实施;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而实施了侵犯行为。

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实施专利的行为应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这也是判断专利侵权的重要构成要件之一。

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权利人可以将聘请律师的费用作为维权而支付的合理支出要求由侵权人承担,这在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有明确依据。此外,专利侵权行为还可以划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具体依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及其后果来判断。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专利侵权行为,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紫律云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