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几十款非法网贷APP,“95后”男子杨某和何某对外发放高利贷,接单、签借条、放款、催债……放贷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截至案发,两人累计放贷高达1500余万元,收取1000%至2130%的高额年息。
8月5日,记者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普陀区检察院”)获悉,近日,该院以非法经营罪对杨某、何某提起公诉。
遭遇砍头息,债务越滚越多
“快速放款,无需等待!”2019年11月,尹先生收到一条放贷短信并附有借款APP的下载链接。由于正好有贷款需求,尹先生按照提示下载了一款名为“信用钱包”的APP,在填写完基本信息及银行卡信息后,APP内跳转出“借款额度5000元,周期7天”的弹窗。
涉案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本文图片 上海市普陀区检察院供图
点击下方借款按钮后,不到半小时,尹先生便收到了放款金额。但令尹先生奇怪的是,他收到的金额仅有3500余元,而非5000元。“被砍了35%的头息!”尹先生恍然大悟。可平台放款成功后,就再也联系不到客服,无法撤销贷款。
尹先生资金周转,也顾不上追究高额利息,为了快速到款,他糊里糊涂在此平台上借了很多次高利贷。
涉案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
利息到底是多少,尹先生心里是一笔“糊涂账”,直到债务越滚越多,对方态度恶劣地持续拨打骚扰电话催收,并扬言需每天支付借款金额的10%作为违约费。尹先生才深感后悔:“一旦踏入高利贷深渊,再想出来就难了。”
高利贷APP背后到底是谁?经过线索摸排,公安机关很快锁定了放高利贷的犯罪嫌疑人杨某、何某二人。
使用几十款放贷APP,软暴力催收
杨某年纪轻轻贪图享乐,经常借高利贷来满足巨大的花销。久而久之,杨某心生放高利贷获取暴利的念头。2019年10月,杨某通过网络渠道购入具有放款、签订线上协议等功能的非法网贷APP,并通过贴吧广告、发送放贷短信等形式,大肆推广其高利贷业务。
一开始,杨某用自有资金进行放贷,由于放贷金额不高,且一周左右便可收到回款,所以杨某在短期内攫取了大量不义之财,放贷资金库也如同滚雪球般日益膨胀。
杨某采取的放贷手法俗称“砍头息”。即在支付借款本金的过程中,预先扣除利息,致使借款人实际借到的本金远远低于借据约定的借款数额。此外,在逾期之后,仍然按照借据约定的借款本金计算利息。这种恶劣的行为不仅严重违法,而且对借款人极不公平,常常让借款人陷入无法按时还款的绝望困境。
杨某正是凭借此种放贷手段,在短时间内获取暴利,好友何某在得知后也加入其中。二人分工配合,“默契”十足,杨某负责购买网贷APP、获取客户信息、提供放贷资金,何某则负责向客户放贷及催收回款。
倘若部分借款人未能按期还款,杨某、何某会通过之前APP预设的强制共享手机通讯录的程序,非法获取借款人通讯录信息,并通过电话短信威胁或侮辱、对其亲友同步短信轰炸、向互联网曝光通讯录等“软暴力”手段进行非法催收,严重破坏互联网金融管理秩序,扰乱群众正常生活。
二人以非法经营罪被起诉
二人猖狂的行为引起了公安机关的注意,2023年4月,公安机关发现杨某等人非法放贷线索,同年8月15日,民警分别前往云南、成都,将杨某、何某一举抓获。
涉案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
“这是一起典型的非法高利放贷案,两名犯罪嫌疑人在没有从事金融业务资格的情况下,未经监管部门批准,向他人出借资金,要求借款人支付高达1000%-2130%的年利息,远远超过法律规定,涉嫌非法经营罪。”承办检察官说道。
最终,杨某、何某因犯非法经营罪被普陀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集么律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高利贷的利息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