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照镜子罚钱,高管称“创收”几千!芝华仕母公司陷“罚款门”

上班照镜子罚两千,高管乐称“创收”几千!芝华仕母公司陷“罚款门”,律师:违法

“被我查到打游戏的,直接开除!吃东西的,罚领导2000,主管1000,次主管500!

“下班不关电脑?再罚100!”

“无事不在岗位超过三次?月度工资降2000!”

今年5月,敏华控股旗下芝华仕电商部一位刘姓高管的“雷霆新规”,在工作群炸开了锅。更令人瞠目的是,当罚款单如雪片般飞来,他竟在群里得意宣布:“今天晚上进账大几千,团队建设经费又有了!

这一幕被员工截图曝光后,“敏华高管罚款创收”的词条冲上热搜。网友怒斥:“上厕所不在工位也成罪状?”“照个镜子就要被扣钱,这是监狱还是公司?”

01 奇葩罚款规定惹众怒,公司回应“已调查”

争议的源头,是数张清晰标注日期的内部工作群聊截图。

在其中一张截图中,刘姓高管将矛头直指“不在工位”的员工——有人去厕所、有人“照镜子”、还有些被他称为“有奇怪理由”的。

他随即抛出一套“连坐式惩罚机制”:

员工吃东西,直属领导罚2000元,主管罚1000元,次主管罚500元;离岗超三次,直接降薪2000元;甚至“下班不关电脑”也要罚100元。

更让员工心寒的是附加要求:一天强制打卡6次,不接受者“自行离职”。

面对汹涌舆情,芝华仕相关负责人6月7日对媒体回应:“已关注此事,正在调查。”但截至6月10日,敏华控股仍未公布任何处理结果。

而一份被曝光的《互联网品牌中心8S办公环境管理规定》显示,这类罚款并非高管“独创”——文件规定:离岗超10分钟未锁屏罚50元,部门负责人连带罚100元,所有罚款纳入“激励基金”。

02 法律红线不容触碰:企业哪来的“罚款权”?

企业不是行政机关,哪来的罚款权?”北京康达(郑州)律师事务所姚坤律师的质问,直指事件核心。

他明确指出,根据《劳动法》及《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无权设定罚款条款。即使内部规章提及处罚,在司法实践中也多被认定为无效。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进一步分析:

“只有当员工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时,企业才能依规扣薪,且不得超过月工资20%。照镜子、吃零食这类行为,根本不构成‘严重违纪’。”

四川聚仁德律师事务所于全律师的批评更为尖锐:

“按时足额发工资是企业的法定义务,随意克扣本质是违法。即使要管纪律,罚款金额也需与行为性质匹配,动辄罚两千,完全不合比例!”

03 业绩下滑下的高压管理,暴露内部治理危机

敏华控股的“罚款风暴”并非孤立事件。

今年2月,该公司前投资者关系总监杨雪丽被曝“失联”。其父公开发文指控实控人黄敏利进行内幕交易却嫁祸给女儿,导致杨雪丽被逮捕。消息一出,敏华股价单日暴跌6.87%

更深层的危机藏在财报中:

营收169.03亿港元,同比下降8.2%;净利润20.63亿港元,锐减10.4%;核心业务中国区沙发销售收入暴跌15.4%,国内总营收缩水17.2%;一年内员工数减少3703人,裁员幅度超10%。

一边是业绩下滑、大幅裁员,一边是高管滥用“罚款权”制造恐惧——这种矛盾的管理逻辑,被市场解读为“内部治理失控的信号”。

04 维权指南:遭遇职场罚款,你可以这样反击

当企业以“管理”之名行“罚款”之实,劳动者该如何自保?

拒绝缴纳现金:企业无权强制收取罚款,更不得以此为由拖欠工资;保留证据:截图、录音、罚款通知单均可作为维权依据;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查实后企业需补发工资,并可能支付赔偿金;申请劳动仲裁:若因拒绝罚款遭解雇,可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

“与其用罚款制造对立,不如建立合法激励制度。”姚坤律师指出,企业完全可通过绩效浮动、年终评优等正向方式引导员工,而非践踏法律底线。

结语

截至发稿,敏华控股的“内部调查”仍无结论。但法律的态度早已明确——那张标注着“吃东西罚两千”的通告,本身就是一纸违法的证明

当一家上市公司用“以罚代管”来掩饰业绩焦虑,当高管把克扣工资视为“团队创收”,其崩塌的或许不仅是企业文化,更是劳动者对企业的最后一点信任。

“罚款权从来不在企业手中,”付建律师的告诫意味深长,“而在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尊严里。”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员工罚款单的信息,欢迎点击集么律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