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校园安全事故案例
- 2、关于严肃纪律规定心得体会【严肃反分裂斗争纪律个人心得体会】
- 3、东汉帝国两次人质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对今天我们处事立身有什么借鉴意义?
- 4、三股势力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异同?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 (一)

贡献者回答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屡见不鲜。2006年10月25日晚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寄宿制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45名学生受伤。16日上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学生在下楼参加升国旗仪式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1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 11月7日凌晨,重庆市奉节县一无牌无证客货两用车在私自运送27名学生返校途中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车辆翻坠下高坡,造成奉节县吐祥中学、龙泉中学共5名学生死亡,3名重伤。
11月14日6时许,山西长治黎城县白龙汽车运输公司驾驶人李孝波,驾驶晋D13513号大货车,行至沁源县境内222省道118公里加206米处,因疲劳驾驶导致车辆失控,冲入正在公路上出早操的沁源二中学生队伍中,造成21人死亡,其中学生20人、教师1人,18人受伤。
16日,广东恩平市沙湖镇一所小学部分学生在学校吃早餐后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至当日中午先后有70人住院接受治疗观察,院方表示其中有19人出现中毒症状,另外数十人主要基于心理影响要求住院。
11月14日早6时左右,山西省沁源县境内发生交通事故。据沁源县交警大队介绍,至少已有21人死亡,18人受伤。其中多数为学生和教师。沁源县交警大队办公室主任南新燕介绍,事故发生在沁源县一段乡村公路。一辆大货车撞向路边的师生导致事故。
时代的警钟在向我们呼唤,危险时时演绎,络绎的人生里,我们需要安全!
——题记
安全重如泰山,尤其对我们中学生而言,没有安全 一切都是空虚的,是飘渺的,是幻想的!然而,我们却时常能看到一些有关中学生安全事故的报导。
事例一
在州市纳溪县观音砣发生重大恶性交通事故。据不完全统计,车祸已经造成四人死亡和十三人受伤。
一辆泸州当地车牌由泸县开往敦梓的大客车左侧中尾部被撞得面目全非,车窗玻璃散落一地,现场鲜血淋漓惨不忍睹。不远处一辆贵重牌照的大货车车头则已完全变形。
据现场目击群众介绍,车祸是由于大客车与货车相撞所致。据当地群众称,当时准载三十人的大客车上乘坐了二十七名泸县一中和五中五一放假回家的学生。死亡学生中有三男一女都是青年学生,而受伤的十三名学生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
事例二
去年3月8日至5月4日,短短57天内,海南各地已有17名学生溺水死亡。
8日下午5点多,刚考完期末考试,6名中学学生相约到一水塘边捕鱼。结果发生溺水事故。当晚,市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现场指挥打捞。学生暑假安全问题再度敲响警钟。
据悉,6个学生中的3个因为下水到对岸取鱼网时,由于过度慌张,2个不幸遇难,一个勉强游回岸上。当游回来的王某呼救时,为时已晚,2个学生已沉入水底。
看着这一段段惨痛的经历,我们不禁开始颤抖,开始哭泣,开始落泪……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当我想象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时,忍不住的辛酸。曾经或许他是个很优异的孩子,全家人以他为傲,可是却因为一场意外而结束了自己年幼的生命;或许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会把别人的门玻璃打碎,但是总是有他的地方就欢声笑语,可是现在这笑声已成了哭泣声;或许他是一个正做着许多美好的梦,有着数不清的理想,有着天一般的高标,要努力去实现,不过却再也无法努力了……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 不要因为一次的贪玩,一时的好奇,而去做一些永远都不能的挽回的事。不要让因为自己的事,而让养育自己父母亲,每天以泪洗面。就算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自己的父母的着想。难道怀胎十月,养你十几年,得来的就是一滴滴眼泪吗?好好想想人生之路还很漫长,你们愿意就这样离去吗?五彩缤纷发世界,难道就不想看了吗?生成命诚可贵,不知道,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关于严肃纪律规定心得体会【严肃反分裂斗争纪律个人心得体会】 (二)
贡献者回答通过学院集中学习和讨论,我深刻的认识到xx的稳定形势不容乐观,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了“三股势力”、“反分裂”的反动实质,使自己在理论和思想认识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是一场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的斗争,也只有团结和依靠各族人民群众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各族人民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年来,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利用各种方式与我们争夺群众,这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反分裂斗争能否取得胜利,新疆能否长治久安,决定因素就在于我们能否团结、依靠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反分裂斗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了,就会形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新疆的历史证明,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民族分裂主义不可逾越的障碍。在今天的反对分裂主义的斗争中,我们必须坚信:在新疆搞分裂的只是极少数,新疆各族人民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主力军。这个基本估计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我们一定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新疆各族人民,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极少数分裂势力。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三股势力”的危害程度,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旗帜鲜明地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要始终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意识切实提高警惕,增强敌情意识,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传谣、不信谣,不散布事实不清的信息;特别是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反分裂斗争形势,要进一步增强政治
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站到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肩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在事关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始终做到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稳定情绪,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卫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稳定政治局面。
为了避免有些人对我区民族政策的曲解,并且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那些分裂分子的丑恶嘴脸,我们必须加大正面宣传教育的力度,把各族群众充分发动起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分裂活动是颠覆人民政权、破坏祖国统一、挑起民族纷争、损害安定团结的罪恶活动。这样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就不会有可趁之机了。同时让人们明确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一场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政治斗争。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认清自己在反分裂斗争中的地位,在发分裂斗争的最前沿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我们要抓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的整顿和建设。重点解决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向学校渗透的突出问题和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立场问题。
我坚信在xx搞分裂的只是极少数,xx各族人民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主力军。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团结xx各族人民,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极少数分裂势力。正确区分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上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族人民群众,取得反分裂斗争的胜利。
自学校党委决定集中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斗争教育活动后。我校开展了反分裂反渗透集中教育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确保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了师生员工政治立场的坚定,确保了校园安全的稳定,为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政治基础。
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播知识、传播思想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从确保学校稳定,培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接班人的角度,旗帜鲜明地开展意识形态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宣传教育出发。围绕这个主题:
一是要筑牢广大师生员工反分裂反渗透思想防线的重要基础。针对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的新动向,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各族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各族师生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提高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觉悟,为培育高素质人才建设繁荣富强的石渠而努力奋斗。为建设生态、和谐、幸福甘孜而努力。
二是要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藏区的惠民政策。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藏区改革发展稳定的辉煌成就,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藏区的成功实践,使各族师生员工深刻认识藏区的巨大变化,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政治热情,激发广大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立志成才的意识。
三是要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团结奋斗,才能走向繁荣与富强。我们必须加大形势教育、政策教育,积极引导各族师生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切实做实践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模范,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自觉维护藏区稳定和祖国统一,使三个离不开的观念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更加深入人心。
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集中教育活动,打牢了师生们的思想政治基础,筑牢了思想政治防线,落实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制,保证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把维护稳定的措施和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各族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维护学校的稳定工作格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为认真贯彻落实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御极端思想渗透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维护社会稳定和增进民族团结的能力,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确保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处积极开展抵御xxx思想渗透工作。
一、我处于4月25日上午召开了维稳工作会议,传达了住建局党委关于做好近期维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分析了我市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对全处维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严肃纪律,确保住建局各项维稳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确保我处绝对稳定,为实现全年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就进一步做好近期全处维稳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1、深刻认识近期维稳工作形势。
2、扎实推进维稳工作各项部署
3、不断加强维稳工作组织领导。
4、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二、5月13日上午,我处积极开展了以一反两讲为主题的大声讨、大揭批活动。
三、 我处于7月1日上午在处会议室开展 声讨6〃26恐怖事件活动。
四、6月29日,我处召集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抵制xxx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大会。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了什么是xxx思想,深入揭批了瓦哈比思想的反动本质,及其宗教极端思想的社会危害性,为什么抵御瓦哈比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
广大党员干部认清形势,加强自身学习,充分掌握相关知识,擦亮眼睛,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盲从,不冲动,不参与,自觉与一切反动势力作坚决的斗争,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大局得稳定。进一步明确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团结稳定是福、动乱分裂是祸的道理,使全体干部职工提高抵御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能力
五、要求我处民族干部职工每人写份三非承诺书,并进行公示。
六、长期开展抵御破坏祖国统一的思想渗透、严打严防宗教极端势力专项行动,开展政策宣讲、让每个干部职工都清楚了解分裂祖国统一的危害性,加强自身预防和抵制宗教极端的渗透,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东汉帝国两次人质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对今天我们处事立身有什么借鉴意义? (三)
贡献者回答东汉帝国的前期和后期,曾经分别发生过两次轰动一时的人质绑架案件:开国元勋马武遇劫案、太尉桥玄之子被劫案。
由于时代以及处置手法的不同,最终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事件过去两千余年,我们再回头审视这两次事件,也许会对那个远去时代人的思想、行为有所了解,对于今天我们处事立身,也有着值得深思的借鉴意义。
开国元勋马武遇劫案东汉初年,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力提倡儒学,奖励气节。明、章、和诸位皇帝继承了其治国理念,明章之治、永元之隆以后,尊师重儒、崇尚道德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社会上高度重视道德评价,特立独行、高蹈自守的事件层出不穷。报仇杀人、义让资财、扶弱锄强的事件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发生,用劫持人质这种极端的方式去帮助教育别人的事件。
光武帝建武末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案,开国元勋、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遇到袭击,被人在家中劫持了!
当时,有个狂生杨政很有才学,深受推崇。他与显贵外戚、信阳侯阴就是好友。一天,杨政听阴就提到马武的威名,就想拜会一下。阴就笑笑说:“马武也是我的好友啊!以前他常来我这里,现在已经很久不来了。你一个小小的书生现在想见他,恐怕不易啊!”
杨政素来做事狂妄大胆,决心教训马武一下。他怀揣利刃跑到马府求见,马武因为心情不好,照例称病,将他拒之门外。杨政大怒,径直闯入杨府,抓住了马武,将一柄钢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厉声斥道:“杨虚侯!尔深受国恩,备位藩辅,不思求贤以报殊宠,竟敢如此小视天下英俊!该当何罪?今天你要是敢动一下,我就杀了你!”
马武虽身经百战,却也吓得脸色大变。马府上下大惊失色,以为马武是被盗匪劫持,一片大乱。消息传到阴就耳中,他急忙飞驰而至。阴就当众斥责马武不该小视英豪,以致酿成大祸。又问马武:“你可愿与杨政为友?”马武为保命,赶紧连声答应:“愿意!愿意!”杨政这才收刀还鞘,在阴就的护送之下扬长而去。
马武被人劫持的原因让人哭笑不得,劫持他的人,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儒生——杨政。而且两人素昧平生,从无任何过节。但为何会发生这样一起绑架案呢?
马武是南阳人,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东汉帝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他出身草莽,原本是绿林军的人,归顺刘秀的时间较晚。马武虽然战功也算显赫,但从未做过主将,在功臣中不算很突出,排名一直比较靠后。
对于这个问题,马武心里一直很不服气。建武末年,随着大批宿将的去世,他一心想杀敌立功,争取再建新功,也好一举超越排在前面的那些老弟兄。
但由于刘秀自建武中叶统一天下以来,二十余年止戈息武,马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怏怏作罢。虽然马武曾多次向刘秀请战,却都被拒绝。建武二十四年秋,马武终于得到了一次难得的上阵机会。
他被任命为征南大军副将,跟着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南征武陵苗人首领相单程。但因为种种原因,主将马援病死,南征作战打得很不理想。
刘秀大为震怒,连死了的马援都被革爵问罪,马武作为副将也被申饬一顿,只得灰溜溜地回家闭门思过去,很长时间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因为丧失了为国效力的机会,马武变得有些消沉,把自己关在家里生闷气,谁也不想见,就连老友阴就他也懒得答理了。
经过这场大变,马武一点都不恼恨杨政的无礼,没有利用权势去报复人家。他汲取了教训,思想不再消沉,也不再自傲。他下了决心,一如战争年代一样,天天坚持操练,随时准备上阵杀敌。马武的这一转变,不能不说是狂生杨政特殊教育的结果所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马武的耐心和努力等到了机会。到了永平初年,羌人首领滇吾、滇岸兄弟率兵数万杀入陇右,威胁关中,马武再次请缨,终于得到了新君明帝刘庄的批准。
在马武的指挥下,汉军大获全胜。马武成为当时军中最为耀目的一颗将星。此前默默无闻的杨政,也藉此名扬天下。像马、杨之间如此特殊交往的事件,在后世的人看来,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但这就是东汉时代的风气,率直质朴,颇显粗鲁。
从信阳侯阴就对事件的处理方式看,冷静而周全,既保全了人质马武的生命,又保全了绑架实施者的安全乃至面子。最后的结果是,双方皆大欢喜,相安无事。马武与杨政之间以特殊的方式结交,一时传为美谈。但时隔一百多年,发生在东汉末期的另外一起绑架案,起因和结果都不是那么美妙了……
太尉桥玄之子被劫案到了东汉末年,虽然其民德之美,还是一如既往,但政治却日渐腐败。安帝时期开始,法禁松弛,社会混乱,铤而走险的人不胜其数。在京师洛阳,劫持人质的事件就时有发生。而且这样的事情,往往发生权豪富贵之家,屡见不鲜。
东汉末年有一位品德高尚的名臣,名字叫做桥玄。他曾在灵帝时代做过度辽将军、司空、司徒、太尉等要职。桥玄在朝任职的时代,由于皇帝昏庸、宦官弄权,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桥玄一生,功业平平,就是在东汉时代也算不上太出色。桥玄在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他对幼子绑架案的处理。
《后汉书》上所记载的绑架事件大概是这样的:
“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围守玄家。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玄嗔目呼曰:“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诣阙谢罪,乞下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弛,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
这件事轰动一时,朝野民间都是议论纷纷,就连当时的人也很难理解桥玄的举动,且不要说是如今的人了。由于年代久远,这件事情的具体细节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根据史书上的简略记载,我们可以设想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情节很可能是这样的:
因为桥玄是大官僚,而且是宰相级别的高级官员,他很可能居住在洛阳市内某个巷子的高档住宅里。有些打家劫舍、为非作歹的恶人,最喜欢在这些区域生事。年仅十岁的桥玄幼子与往常一样,独自在家门前玩耍。
就孩子而言,没有自我防御能力。而桥府的家人也因为地处闹市,疏于戒备。忽然有三个歹徒,手拿棍棒钢刀,劫持了孩子,冲入桥府,并登上了阁楼。他们挟持孩子,在阁楼上大喊,开出了索要赎金的条件。
家丁们听到绑匪的声音之后忙围了过来。管事的人一面吩咐去请桥玄,一面用好话稳住绑匪。桥玄得知消息后,马上赶到现场与绑匪对话:“快把孩子放了,饶你们不死!”绑匪因为人质在手,有恃无恐:“少废话,快拿钱来,不然,就要了他的小命!”桥玄怒了:“你们这些该死的劫匪,光天化日,竟敢入府劫持小孩,想要钱?办不到!我分文不给!”
桥玄一边和绑匪周旋,一边暗示府里的人尽快去报案。过了一会儿,司隶校尉阳球率领河南尹、洛阳令,带着兵丁赶到,把桥玄的府第团团围住。但人质在绑匪的手上,阳球还是不敢妄动,生怕绑匪狗急跳墙,伤害到人质的生命。所以,他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
桥玄对绑匪的行为深恶痛绝,此刻他也考虑好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向绑匪服软;就算牺牲人质的性命,也要把绑匪逮捕归案,不能助涨恶人的气焰。
桥玄瞪大眼睛,十分气愤地对阳球等人说:“这些绑匪,没有一点人性!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你们快点动手吧!无论如何,先抓住这些贼人再说!”“可是,贵公子在他们手里啊!是不是先把人救下来再说?”阳球道。
“胡说!现在在我们眼前的,是无视法纪、为非作歹的奸人,是蔑视国家律令的贼子。这是国家大义所在,绝非个人恩怨,我不能因为爱惜自己儿子的性命,就让这些人予取予求,逍遥法外!”
“你们快动手吧!”在桥玄的一再催促之下,阳球无奈之下,只好发动强攻捉拿绑匪。绑匪完全没有料到,最后居然是这样一个结果!他们在绝望中负隅顽抗,先是杀死了桥玄的儿子,然后才束手就擒。可怜这无辜的孩子,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就这样白白地丢掉了性命。
是非公论先前马武被杨政绑架的案子,虽说绑架者不以诈取钱财为目的,更像是一个过分荒唐的玩笑举动,但从现在的法律意义上说,应该也算是绑架了。
而从桥玄幼子绑架的案情来看,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真正意义上的刑事案。绑匪以诈取钱物为目的,绑架事主之子,再向事主索要钱财,最后因事主拒绝赎回而撕票。
后世的人们,总是把杨政绑架马武的故事传为美谈,却在一味地指责桥玄处理失当,造成儿子的惨死。比如有的现代学者就对桥玄的行为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批评,他们认为:桥玄处理儿子被劫持事件,手段残忍而冷酷,为了替自己的残忍而冷酷辩护,他还认定赎回人质是一种“为奸邪开路”,要求政府用法律禁止。
史书强调他牺牲儿子的代价是:“自是遂绝”“保护人质”和“为奸邪开路”,没有因果关系。因保护人质而赎回,是一种对人权的尊重。
自从有人类以来,好像只有桥玄一人,心如蛇蝎。正常人类都舍不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母、儿女、妻子、丈夫,惨死于匪徒之手。所以,只要有绑票,就会有回赎;五千年来,有无数次赎回,邪恶并没有收到鼓励!
而史书强调此后再没有发生过劫持人质事件,更是说谎!灭九族都挡不住谋反,仅杀一人而已,岂能制止犯罪?他们指责桥玄“珍禽异兽”,还说“可能是因为桥玄自己家庭内部的矛盾,也许桥玄正要除掉那个幼儿”。又说“虎毒尚且不食子,桥玄比老虎毒多了。这世界上多少恬不知耻的嘴脸和心狠手辣的行为,头上都插着‘大义灭亲’的标竿”。
上面的说法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也有很大的片面性。从史书上记载的桥玄生平来看,他性格刚强,不阿权贵,待人谦俭,虽然屡次出任高官,但不因身处在高位而有所私请。为官清廉,去世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被时人称为名臣。
从这些情况来看,他无疑是个正人君子。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妄加推测桥玄居心叵测,臆断其因为家庭矛盾而想借刀杀人,这种说法纯属空穴来风,不足为训。现在看来,桥玄之所以一意孤行,不顾儿子的性命而选择强攻绑匪,也许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维护自己天下名士的清誉吧!
虽然说他是为了给天下人做表率,誓不向邪恶势力妥协。出发点虽然好,但结果却很糟糕,如此不顾人质安全的硬来,显然是欠考虑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有他的生存权,显然桥玄根本并没有把这个儿子的生存权放在第一位。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可怜的孩子并非死于绑匪的凶器,而是死于其父桥玄的政治理想与道德观念。悲夫!
1、《后汉书》(全12册),【南朝 宋】 范晔,中华书局,1956年6月第1版,1976年10月上海第4次印刷。
2、《资治通鉴》(全20册),【北宋】 司马光,中华书局,1965年5月第1版,1973年8月上海第2次印刷。
3、《东汉会要》(全1册),【南宋】 徐天麟,中华书局,1955年7月第1版上海第1次印刷。
4、《三国志》(全5册),【西晋】陈寿,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第1版,1964年10月上海第4次印刷。
三股势力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分别指什么?有什么异同? (四)
贡献者回答所谓“三股势力”,准确一点说,就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三股势力”各自的表现形式虽有所不同,但本质并无根本不同。因此,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沆瀣一气,同流合污。他们以宗教极端面目出现,以“民族独立”为幌子,一方面制造舆论,蛊惑人心,一方面大搞暴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安定。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制造混乱,在乱中推翻中亚各国的世俗政权,按照他们的“纯粹教义”建立“纯粹伊斯兰政权”。
“三股势力”在中亚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这一地区特定历史、地域和人文条件的产物。在中亚居住着一百多个民族,这诸多民族、宗教、文化因素长期在这里相互交汇与融合,又彼此撞击与冲突。上个世纪,在直到一九九一年前苏联解体的七十年中,这里一直包括在前苏联的版图内,按主体民族的聚居情况划分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五个加盟共和国。前苏联解体之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原有的主导思想体系和组织体系迅即瓦解。一时间,中亚地区出现一个巨大的“思想文化真空”。
中亚五国的主体民族都信奉伊斯兰教,而同五国相邻的中东地区又是世界伊斯兰势力最集中的地带。独立之初的中亚各国政府在一时惶惑之中,都不约而同地想利用伊斯兰教来填补前苏联解体留下的“思想文化真空”。包括一些国家元首在内的政府高官,带头到清真寺祈祷或赴麦加朝觐。这为伊斯兰势力在中亚的复兴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于是,伊斯兰教宗教团体、清真寺数量和信教人数急剧增长。到一九九七年,哈萨克斯坦的宗教团体由独立前的二十多个增加到一千一百八十个,清真寺由六十三座增加到四千多座。吉尔吉斯斯坦的清真寺由独立前的二十座增加到近两千座。在乌兹别克斯坦,宗教组织一下子冒出两千零七个,清真寺由八十座猛增到一千八百一十六座。他们利用人们的宗教热诚,散布有悖于宗教经典的异端邪说。他们超出正常宗教信仰,介入国家政治事务,甚至鼓吹发动“圣战”,“消灭异教徒”,企图推翻世俗政权,建立“纯伊斯兰国家”。这样,一个通常的宗教问题很快就转化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校园安全事故案例,紫律云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