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与帮信罪区别

诈骗与帮信罪区别

### 诈骗与帮信罪:法律界定与区别详解

一、诈骗罪的定义与特征

诈骗罪定义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受害人防范意识较差时较易上当受骗。

特征分析

其特征主要包括:一是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二是客观上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财物;三是侵犯的客体主要是他人财物所有权;四是诈骗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行为人凡是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均可构成本罪。

二、帮信罪的定义与特征

帮信罪定义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自然人或单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特征分析

其特征包括:主观上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具有概括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客观上为诈骗行为人提供技术支持、结算、广告推送等特定帮助行为,且需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客体上侵犯的是公共秩序,尤其是在“一帮多”的情形下,侵害的法益具有多元化。

三、诈骗与帮信罪的主要区别

主观要件不同

诈骗罪主观上要求行为人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是一种具体的故意。而帮信罪要求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具有概括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客观要件不同

诈骗罪要求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帮信罪的帮助行为仅限于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支付结算等特定帮助行为,且需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客体要件不同

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帮信罪侵犯的是公共秩序,特别是在涉及多个犯罪对象时,侵害的法益更为多元化。

犯罪主体不同

诈骗罪只能是自然人犯罪,而帮信罪的犯罪主体除自然人外,还包括单位犯罪。

四、总结

诈骗罪与帮信罪在法律界定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客体要件及犯罪主体等方面。了解并掌握这些区别,对于准确认定和打击相关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提醒广大民众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防范能力,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帮信罪诈骗却没参与诈骗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紫律云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