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科普】小伤口,大讲究,不可忽视的“健康杀手”

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大多数人往往敷衍了事,殊不知,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伤口,往往隐藏着大隐患,伤口处理不当或未及时处理,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成为夺取人体生命的“健康杀手”。下面,向大家分享一些伤口护理小知识您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小伤口。

1.擦伤

擦伤是钝性致伤物与皮肤表皮层摩擦而造成的以表皮剥脱为主要改变的损伤,又称表皮剥脱,多发生于钝器打击、坠落、交通事故等情况。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创面干净,面积较小且浅的伤口,可用消毒湿巾或清水擦拭干净,外涂碘伏消毒,保持自然干燥就可以,若表皮少量出血,可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球按压止血。

伤口面积比较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污物、尘土、异物等,或受伤部位肿胀、严重疼痛、周边机体组织破碎、血流不止,或受伤位置很重要(如脸部),病人应及时就医。

若伤口较深、面积较大,污染较重,建议立即前往医院进行伤口处理。

2.切割伤

切割伤是指皮肤、皮下组织或深层组织受到玻片、刀刃等锐器划割而发生破损裂伤。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轻度割伤,先用清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伤口及其周围皮肤,后用创可贴环形包扎伤口。

重度割伤,伤口深,出血多。首先要止血,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棉布压迫止血5-10分钟,用绷带或长布条包扎止血,随后前往医院进行清创缝合处理。切忌在伤口处涂抹牙膏、药膏、草药、粉末等物质,以免无法准确判断伤情,增加清创难度,加剧感染风险。

3.烧烫伤

烧伤泛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害,而烫伤是由高温液体(沸水、热油)、高温固体(烧热的金属等)或高温蒸汽等所致的损伤。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烧烫伤后,应立即将伤口用大量干净的流动冷水持续冲洗降温,不少于20分钟,注意冲洗过程中要避免冷水冲力过大。

如有衣物,降温后予以脱掉,不能强行剥离,可用剪刀剪开。

当无法将伤口放在流动的水下时,可以用湿毛巾覆盖伤口,保持潮湿状态。

注意不要使用牙膏、黄油、酱油、大酱等,尽可能避免对伤口进行二次感染。

轻度烧伤可自行包扎,以保护伤口并防止细菌感染。若伤势严重,需及时就医。

4.刺伤

刺伤是指尖锐物体(如钉子、竹签等)猛力刺穿皮肤以及皮下组织造成的创伤。刺伤可以发生在任何情况下,通常浅表伤口较好愈合,较深伤口却是发生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首先,对被刺扎的表面,可用碘伏或者酒精进行消毒。如果有刺露在皮肤外面,在用细齿镊子拔出刺后,要对局部创面再次消毒。如果刺扎的比较深,切忌对局部皮肤进行挤压,建议到医院及时处理。对被污染的刺,或者生锈的铁钉等物刺伤,要及时就医,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此外,还要注意局部创面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的同时,要观察创面有无红、肿、热、痛的情况,以免引起创面感染。

5.动物咬伤

被狗、猫、蝙蝠等动物咬或抓伤后,及时且正确的处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清洗伤口: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水反复清洗伤口,清洗时间应在20分钟。

消毒:2%~3%碘酒或75%酒精涂抹伤口,以清除或杀灭局部的病毒。

接种疫苗:要在24小时内到免疫中心接种狂犬疫苗。

注意,如果伤口位于头面部,或者伤口较深、大面积咬伤,还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6.撞伤

撞伤因撞击、撞击物表面的形态以及人体受撞击部位的不同而表现为表皮剥脱、皮下出血、软组织挫裂、内脏破裂、骨折等。

撞伤初期可能会出现肿胀、淤血和疼痛等症状,可使用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待肿胀消退后,再使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骨折处的皮肤或黏膜破裂,创口受到污染,容易引发骨髓炎。处理过程具体如下:

1、清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伤口内部一般不冲洗,无菌纱布覆盖创口。若污染严重,可用无菌纱布轻柔清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2、止血: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单,局部加压包扎,如有大血管活动性出血时伤口加压止血,以免肢体坏死。

注意,出现此类损伤后,病人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处置延误治疗,避免外伤感染导致骨髓炎发生或出现骨折不愈等情况。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集么律网关于切割伤属于什么伤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