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2点和23点睡觉,区别真的很大

前段时间周末,我去朋友家做客。

我发现她上六年级的儿子一脸睡眼惺忪的样子,脸上写满了憔悴。

我问闺密孩子怎么了。

闺密告诉我,儿子要小升初了,最近天天熬夜学习,经常学到凌晨才睡觉,昨天更是。

我疑惑地问:“经常熬夜,不会损害孩子健康吗?”

闺密说:“没办法啊,功课太多了,孩子不熬夜根本做不完,大不了周末再补觉呗。再说了,现在正是用功的关键时刻,此时不学,要什么时候学啊。”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晚睡一两个小时没什么大不了,以后再补回来就行了。

然而,科学研究表明,孩子22点睡觉和23点以后睡觉,虽然只相差1小时,长期下来,却对他们的身体、智力、情绪和学习长期发展影响巨大。

下面,就让我们来好好聊一聊其中的危害。

晚睡一小时,既伤身,又伤神

孩子熬夜的危害,远比你想象得更为严重。

要知道,孩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生长激素,而它的分泌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在“深度睡眠阶段”。

一般情况下: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经常23点才睡,可能错过生长激素分泌的黄金期,长期下来,身高可能比同龄人矮。

而且长期熬夜,还会削弱孩子免疫系统功能,使孩子免疫力下降,经常生病感冒。

身体是一切之本,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谈何未来?

不要觉得孩子现在熬一熬,以后再补也来得及。

偶尔熬一次夜,第二天补觉或许对身体无伤大雅。

但长期睡眠不足,对身体各个系统造成的伤害,是不断累积且无法逆转的。

睡眠不足,正在严重蚕食孩子的大脑。

不仅如此,孩子的大脑前额叶(控制情绪的部分)尚未发育完全,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削弱情绪调节能力。

这会导致孩子第二天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下降等问题。

一位妈妈曾分享:

“以前经常让孩子23点睡,早上起床像‘打仗’,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我们母子二人经常发生口角,亲子关系很是恶劣;

后来调整到22点睡,孩子情绪稳定多了,一整天都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甚至放学回家还主动说‘妈妈,我今天很开心’。”

千万不要拿孩子宝贵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去赌,长期晚睡对孩子来说,就是慢性毒药。

晚睡一小时,影响大脑发育

经常听到有妈妈抱怨,孩子经常写作业写到很晚,动不动就熬到十一二点才上床。

关键天天熬夜,看着很努力,也没见着学习成绩有多好。

是啊,上学期间,那些为拥有更多学习时间而经常熬夜学习的学生,往往成绩反而不尽人意。

这是因为,熬夜真的会变笨!

波士顿大学的新研究表明:

也就是说,如果你经常熬夜,有害物质就会在大脑中不断堆积,损害神经元,导致记忆能力下降。

不仅如此,长期睡眠不足,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脑细胞的活跃度会下降,导致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就会变得越来越迟钝。

有科学家做过一场睡眠实验:把66人分成4组,连续11天里观测这些人的睡眠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得出:

①晚上睡得越少的人,按按钮的反应越慢。

②随着连续缺觉天数变多,人们的反应会更慢。

那些所谓的学霸,往往作息规律,晚上10点睡,早上6点起,还能保证每天8个小时的睡眠。

来自江西的学霸杨一鸣,曾以726分的高分获得了江西高考理科最高分。

他曾透露自己成绩优异的秘诀:格外规律的作息习惯。

早睡早起,有助于清除孩子大脑“毒素”,大脑运转得会更快,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早睡早起,提高孩子生命能量

知乎上有个热帖:“学霸的作息是怎样的,为什么都不会困?”

北大学霸刘嘉森的回答,获得了22w 赞。

他说他之所以能成为学霸,重点就是严格的自我管理。

他高中三年,从省1000名开外,一路逆袭到最后高考取得全省第2的成绩,但是一天都没有熬过夜。

刘嘉森表示,自己每天五点半起床,十点半前入睡,中午1小时的午休。

充足的睡眠、休息,就是他保持效率的不二法宝。

早睡早起的孩子,不是比别人多出了时间,而是比别人活出了更高的生命质量。

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霸John曾分享他一天的行程。

早上7点,闹钟准时响起,他开始了忙碌又充实的一天。

快速地洗漱后,他在7点半准时出门吃早饭。

8点15分,他回到宿舍,开始完成今天瑞典语课的课堂作业;

9点02分,他又不疾不徐地出门去上瑞典语课,以及后面的线性代数课。

12点,吃完午饭后的午休时间,John通常会写作业或者剪视频。

下午1点,John要去听计算机讲座;

听完讲座,已经是下午3点了。

接下来的时间,John决定去运动运动,让身体和大脑放松一下。

吃完饭回到宿舍,他又开始继续完成明天要用的文学评论,还有线性代数作业……

大概晚上9点,John开始完成今天最后的一个计划:读50页书。

10点,洗漱完毕,准备入睡。

这样的生活,就是无数个像John一样的哈佛学生非常普通的一天。

看上去简单,但背后却是超强的自律能力以及时间管理能力,这也是很多许多学霸、成功人士的共同点。

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就曾说过:

一个孩子只有掌控好自己的睡眠时间,才能让学习和生活变得游刃有余。

早睡早起送给孩子的不是约束,而是自由——掌控人生的自由。

孩子如何养成早睡习惯?

美国睡眠医学会的数据显示: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睡够、睡饱,尤其是晚上10点-2点的这段时间,保证孩子的深度睡眠,这真的比熬夜刷几道题管用太多了。

那么,如何让孩子养成早睡习惯?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①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

父母可以设立30-60分钟缓冲期孩子逐步从活跃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例如:

21:00:开始亲子阅读;

21:30:放一些轻音乐,洗澡洗漱,准备上床;

21:45:关灯,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

坚持固定时间入睡起床,稳定的节律会让褪黑素自然分泌,每天到点无需催促便会犯困。

②避免睡前刺激

睡前1小时不接触电子设备,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

避免让孩子进行激烈运动或过于兴奋的游戏;

睡前不要批评孩子,让孩子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会帮孩子更平静地入睡。

③优化睡眠环境

睡眠的环境,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

保持室内黑暗与安静:孩子卧室的光线一定要暗,使用遮光窗帘,必要时开小夜灯(暖光为宜)。

适宜温度:让卧室的气温保持在20-24℃(可以根据季节调整),穿透气睡衣。

舒适寝具:选择适合孩子体型和硬度的床垫、枕头。

保持卧室整洁:卧室就是用来休息的,得干净利落,不要把玩具、零食、课外书等堆在床上。

④家长以身作则

很多父母自己平常都喜欢熬夜追剧玩手机,在这种氛围影响下,孩子也很难早睡。

想要孩子早睡早起,父母以身作则,全家共同调整作息,孩子更容易适应。

某论坛上一位坚持让孩子早睡的母亲这样说道:

“开始时确实艰难,但坚持一个月后,孩子整个人精神面貌仿佛脱胎换骨;更惊喜的是,孩子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身高增长也达标了。”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总想给孩子报最好的班、买最贵的书,却忽略了最基础、最低成本的“生命能量补给站”——睡眠。

今晚,请关掉电视,放下手机,陪孩子早睡一次。

明早,请拉开窗帘,拥抱晨光,和孩子一起迎接充满能量的一天吧。

孩子早睡1小时,改变的不仅是今天的精力,更是未来的健康、智力和情绪。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早睡早起,迈向更明亮的远方。

相信关于孩子才五六个月能离婚吗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集么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