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抚养权主要有协议变更和诉讼变更这两种方式,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与流程。
协议变更抚养权
协商一致:父母双方若能就子女抚养权的变更达成共识,便可签订变更抚养权协议。此协议中,应清晰明确地阐述双方的意愿,对变更后的抚养方式细致规划,比如孩子平时的居住安排、日常照料细节等;同时,要精准确定抚养费的支付数额、支付周期以及支付方式等具体事项。例如,双方可约定抚养费每月 [X] 元,于每月 [具体日期] 前转账至指定账户。
公证增强效力:为使变更抚养权协议具备更强的法律效力与稳定性,双方可选择对该协议进行公证。办理公证时,需准备一系列材料,包括申请人双方的身份证,用以证明个人身份信息;户口簿,体现家庭关系与户籍信息;离婚证,表明婚姻状态已解除;离婚协议,明确离婚时的各项约定;小孩的户口簿和出生证,证明孩子的身份及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以及草拟好的变更抚养权协议书。公证过程会对协议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确保协议的有效性。
备案:若当初是协议离婚,变更抚养权协议应向办理离婚登记机关备案;若是通过法院诉讼离婚的,则需向原审法院备案。备案的目的在于让相关部门知晓抚养权的变更情况,使变更具有公示性,便于日后在涉及孩子相关事务时,各部门能依据最新的抚养权状况进行处理。
诉讼变更抚养权
符合法定情形:当双方无法通过协商一致变更抚养权时,希望变更抚养权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变更抚养权之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 (一)》第五十六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者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比如,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患上重大疾病,如癌症等,长期需要住院治疗,无法正常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环境。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者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举例来说,一方对孩子不闻不问,不提供基本的生活费用,或者存在打骂、体罚孩子等虐待行为,甚至其生活环境存在不良因素,如长期在家中聚众赌博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已有一定的认知和自主意识,法院会充分尊重其意愿。只要另一方具备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居住条件等基本抚养能力,法院通常会考虑支持变更抚养权。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例如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因工作变动,需要长期驻外,无法亲自照顾孩子;或者孩子的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原抚养方无法为孩子提供稳定、适宜的成长环境等情况。
准备诉讼材料:
起诉状:起诉状需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清晰阐述诉讼请求,即明确要求变更抚养权;详细说明事实和理由,将符合变更抚养权法定情形的事实一一列举,并阐述为何变更抚养权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证据材料: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能够证明符合变更抚养权法定情形的证据。若以对方患病为由,需提供对方的疾病诊断证明,包括病历、检查报告、医生诊断意见等;若主张对方不尽抚养义务或虐待子女,可收集相关的聊天记录、证人证言、报警记录等;对于已满八周岁子女愿意跟随自己生活的情况,可提供子女愿意跟随自己生活的书面意见,或录制视频记录孩子的真实意愿表达等。
确定管辖法院: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确定正确的管辖法院,能确保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参与庭审:
法院受理案件后,会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被告需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若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案件的审理。被告提交答辩状,有助于法院全面了解双方的观点和诉求。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会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庭审过程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在法庭调查阶段,双方需出示证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质证;法庭辩论环节,当事人可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围绕抚养权变更的必要性、自身抚养孩子的优势等方面展开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后,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最后,法院会根据双方的陈述和证据,依据法律规定和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的原则依法作出判决。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离婚后更改孩子抚养权协议怎么写,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集么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