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能用诈骗罪起诉吗?

欠钱不还≠诈骗罪。两者虽然都涉及“拿了别人的钱”,但本质法律性质完全不同:

类型

法律属性

立案标准

是否可走刑事

一般欠款纠纷

民事法律关系

欠款合同、转账凭证、履行情况

❌ 不可

诈骗罪

刑事犯罪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非法占有目的

✅ 可能构成

一、法院与公安机关的核心判断标准:有没有“非法占有目的”?

这是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关键要看行为人在借款之初是否就打算赖账、根本不还:

✅ 可能构成诈骗的情形(实务中常见):

虚构身份或项目借款

伪造公司、公章、伪装项目骗取资金;

提供虚假材料骗贷

提供假房产证、银行流水等证明信用;

借钱后立即转移、销毁证据或失联

资金用途与约定严重不符;

骗取钱款后恶意拒不履约,且金额巨大

且经催讨明确无还款意愿与能力。

此类情况下,公安机关可能以诈骗罪立案调查,甚至移送起诉。

❌ 不构成诈骗的情形(多数债务纠纷):

借款时真实存在还款意愿,但后因经营失败等客观原因无法偿还;有担保、借条、转账记录、催款对话,但对方明确承认欠款;借款用途清楚,虽违约但未有欺诈性;

这种属于合同纠纷,只能通过民事诉讼主张债权。

二、实务建议:如何判断是否可以走刑事?

是否有明确证据证明“借款即欺诈”?

包括虚假身份、编造借款理由、假合同、假担保人等;

有无证据显示其从未打算还钱?

比如借款后立即失联、注销公司、变更手机号等;

是否主动催讨,对方态度恶劣、以暴力威胁或侮辱应对?

这可能构成“恶意逃债”“寻衅滋事”附加情节。

三、实际操作建议:民刑双轨并进如何布局?

路径

目的

适用情形

民事诉讼起诉

主张债权、冻结财产

适用于大部分欠款争议

刑事报案(诈骗)

启动侦查程序、施压对方

适用于虚构事实、证据扎实的情形

启动财产保全

防止转移资产

借条 转账 财产线索下申请法院保全

律师函 媒体曝光

构建外部压力

特别在商务信用较重客户有效

写在最后:不是所有“赖账”都叫诈骗

在司法实践中,“借款纠纷想转刑事处理”往往难以成功,甚至被公安机关以“经济纠纷”驳回,除非你能提供足够的初步证据证明“其借款目的就是骗钱”

如果你是出借人,建议:

✅ 先走民事程序主张债权,同时请律师评估是否具备诈骗要件。

如你遇到对方恶意拖欠、疑似诈骗或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情况,可以关注后私信刘律师,协助你评估证据、设计策略、启动追债路径。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起诉欠钱不还的程序和费用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集么律网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