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检察官对嫌疑人建议判处实刑的时候,很多人都想知道,法官有没有可能改判缓刑?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过程往往是曲折而艰难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很多案件中,法官基本上会按照检察官的量刑建议来判刑,特别是在认罪认罚案件中。但我们也要明白,在刑事诉讼中,法官才是最终作出判决的机关,而检察官的量刑仅是“建议”,也是说,如果法官认为检察官建议判处实刑不妥当不合理,是可以直接改判缓刑的,法官有自己的判断和独立的裁决。因此,检察官建议实刑,并不代表法官一定会判实刑。
其次,如果检察官建议实刑,我们一定要全面分析案情,案件中还有什么没有被检察官认定的,但是对嫌疑人判处缓刑有利的情节和证据。例如,在检察院提量刑建议时还没有退赃,没有被认定自首,没有跟被害人达成谅解,或者应该剔除掉的涉案金额没有被剔除等。那么后续在法院阶段,如果这些情节经过争取得到了法官确认,检察官就很可能调整量刑建议,或者法官直接判处缓刑。
我们曾办理过多起类似案件,检察官量刑建议3年6个月,在法院审理时当事人才委托律师,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当事人应该构成自首,后来经争取得到法官认可,法官直接改判缓刑。还有一起案件中,检察官建议4年,在法院审理时,我们打掉了部分诈骗金额,又让被告退出了违法所得,后来争取到了缓刑。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检察官的量刑建议中没有写“建议适用缓刑”,也没有写“不建议适用缓刑”,只是给了具体量刑年月,这可能表示检察官对是否缓刑没有明确建议,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了法官。
这种情况时,嫌疑人和辩护人一方面要跟法官沟通,争取缓刑。另一方面要跟检察官沟通,争取检察官在法官作出缓刑后不反对,减少法官判缓刑的阻力。
总之,即使检察官建议实刑,嫌疑人和辩护人也不要放弃希望,被告人仍有机会获得缓刑,重点是要充分了解案件情况,深入挖掘有利缓刑的辩点,积极准备证据材料,充分展示悔罪态度和可社会化改造等方面的材料,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争取到好的结果。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刑事案件中确认为犯罪的金额已经经过审理的民事案件需再审吗,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集么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