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什么罪__偷税漏税怎么定罪

偷税漏税什么罪__偷税漏税怎么定罪

导语:偷税漏税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财政利益,还破坏了税收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了解偷税漏税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定罪标准,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企业合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偷税漏税的法律定义、定罪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一、偷税漏税的法律定义

偷税漏税,在法律上通常被视为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具体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手段,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以此不缴或少缴应缴纳税款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偷税漏税的定罪标准

偷税漏税的定罪主要依据逃税额、逃税比例以及违法情节的严重性来判断。

(一)逃税额与逃税比例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若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就可能构成犯罪。这里所指的“数额较大”,在相关司法解释中通常被明确为一万元。同时,对于扣缴义务人而言,如果采取同样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百分之十且数额在一万元,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违法情节

除了逃税额与逃税比例外,违法情节也是定罪的重要考量因素。如果纳税人在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实施逃税行为的,即便逃税额未达到上述标准,也可能被立案追诉。这表明了法律对于屡教不改的逃税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三)定罪与量刑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对于构成偷税罪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将依据逃税额的大小和逃税比例的高低进行量刑。具体而言,如果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五倍以下罚金。而如果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的,则将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五倍以下罚金。

三、偷税漏税的法律责任

偷税漏税行为一旦构成犯罪,除了面临刑事处罚外,还可能承担一系列的法律责任。首先,税务机关将依法追缴税款,并要求纳税人缴纳滞纳金,滞纳金按日加收,比例为未缴税款的万分之五。其次,对于偷税漏税行为,税务机关还将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税务机关还可能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偷税漏税行为还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和信用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总结

偷税漏税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财政利益,还破坏了税收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了解偷税漏税的法律定义、定罪

相信关于偷税漏税什么罪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紫律云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