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了含有生物性
或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
又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
当作食物摄入后
所出现的一类非传染性的
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根据临床统计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
本期嘉宾
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急救医生 陈瑞贤
(点击收听节目完整音频)
夏季食物中毒常见的症状
食物中毒的症状通常在进食后2—24小时内出现,具体表现因中毒类型而异。
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腹泻可能是水样便或黏液血便。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呕吐物可能带有胆汁。比如感染诺如病毒后,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频繁呕吐,一天可达10次,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导致脱水。
其次是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表现。严重时会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口干舌燥、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甚至出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婴幼儿和老年人尤其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表现为肌肉抽搐、心律失常等。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必须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1.呕吐或腹泻持续超过6小时,且无法进食进水;
2.大便带血或呕吐物呈咖啡色,这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
3.发热超过39℃或伴有意识模糊、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4.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或心悸等症状。
食物中毒时应该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正确的现场急救措施能够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首先是催吐处理。如果患者神志清醒,且进食有毒食物时间在1—2小时内,可以尝试催吐。具体方法是让患者饮用300—500毫升温水,然后用干净的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呕吐反射。但需要特别注意: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意识障碍,绝对不能催吐,以免呕吐物误入气管导致窒息。另外,如果误食的是强酸强碱类物质,比如洗涤剂、清洁剂,也不能催吐,因为呕吐会加重食道和胃黏膜的化学性灼伤。其次是补液。由于呕吐腹泻会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必须及时补充。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每500ml水加1—2g食盐)或口服补液盐溶液。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饮用稀释的果汁(1:1稀释),但要避免饮用高糖饮料,因为高渗液体可能加重腹泻。如果可能的话,要保留可疑食物的样本,包括剩余食物、呕吐物等。这些样本可以帮助医生快速确定中毒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记录患者的进食史、发病时间等信息,这些对诊断都很有帮助。
如何预防夏季食物中毒?
一是食物的保存。夏季购买食物要适量。需要冷藏的食物要立即放入冰箱,生鲜食品最好在2小时内冷藏。特别提醒:冰箱不是保险箱,冷藏的熟食最好在24小时内食用完毕。
二是食物的处理。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生肉、海鲜等要彻底煮熟。凉拌菜最好现做现吃,如果需要存放,要加盖保鲜膜后冷藏。
三是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处理生肉、海鲜后要彻底清洁双手和用具。厨房要定期消毒,抹布要经常更换并煮沸消毒。
最后是食材选择。购买食品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野菜等,这些都可能含有天然毒素。
自制发酵食品的注意事项
自制发酵食品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夏季尤其要警惕“米酵菌酸毒素”中毒。这种毒素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毒性极强,50毫克就足以致命,而且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之前东北地区发生的酸汤子中毒事件就是典型案例,造成了多人死亡的悲剧。
在制作发酵食品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玉米、大米等谷物原料要仔细挑选,发霉变质的要全部丢弃。泡发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如果发现泡发后有酸臭味、发黏等情况,要立即丢弃。
2.容器要彻底消毒。发酵用的坛子、瓶子等要用沸水煮烫10分钟,避免细菌残留。
3.控制发酵条件。夏季温度高,建议少量制作,放在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发酵。发酵好的食品要在3—5天内食用完毕。
4.注意观察状态。发酵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气味、颜色变化或霉斑,要立即停止食用。
夏季食物中毒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风险。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食品安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张,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记住救就在身边,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保护自己和家人。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夏天!
原标题:《不小心食物中毒了,怎么办?| 健康总动员》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明白了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症状及处理方法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集么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