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科普】[应急适用常识篇]中毒后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中毒后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急救宝典:

短时间内大量毒性较剧的毒物,突然进入人体内,迅速出现中毒症状,这就是急性中毒。多由误服、误吸或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快、对生命危害极大。常见的类型有:医用药物中毒、工业毒物和农药中毒、食物中毒、气体中毒、有毒动物的蜇咬等。

急救原则:

(1)对有害气体吸入性中毒者:应立即离开现场,吸入新鲜空气,解开衣物,静卧,注意保暖。

(2)对皮肤黏膜沾染接触性中毒者:马上离开毒源,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冲洗体表、毛发、甲缝等。如果是腐蚀性毒物应冲洗半小时左右。

(3)对食物中毒者: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排除毒物。急救方法:催吐:用筷子、勺把或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呕吐(但对腐蚀性毒物中毒时则不宜催吐,因为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处于昏迷休克或患有心脏病、肝硬化等也不宜催吐)。

洗胃:神志清醒者,用大量清水分次喝下后,用催吐法吐出,初次进水量不超过 500 毫升,反复进行,直至洗出无色无味液体为止(对腐蚀性毒物中毒者不要洗胃,昏迷病人洗胃时要慎重)。

导泻:是肠内毒物排出的方法之一,用硫酸钠导泻或灌肠,此方法一般要在医院进行。保护胃黏膜:误服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后,应及时服稠米汤、鸡蛋清、豆浆、牛奶、面糊(拌汤)或蓖麻油等保护剂,保护胃黏膜,以防胃出血和胃穿孔。

永平科普

ID:yongpingkepu

科普中国

开启您的智慧生活

让生活更美好!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白了强碱类中毒的现场急救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集么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