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量刑标准、裁判规则、辩护策略(2025最新)

一步错步步错,合同背后的法律红线不可触碰

“我有很硬的关系,花15万就能帮你二审改判死缓!”2019年,某看守所内,因合同诈骗罪被羁押的万女士对同监室贩卖毒品被判死刑的邓某信誓旦旦地说。出狱后,她联系邓某家属“运作改判事宜”,骗取7.7万元“活动费”。

最终,万某因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被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六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9万元。从合同诈骗到普通诈骗,这位“能人”的“聪明才智”将自己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一、合同诈骗罪的四大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作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典型犯罪,其认定需同时满足四个法定要件:

1. 主体要件: 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均可构成本罪主体。实践中,公司法定代表人、业务负责人是高风险人群。

2. 主观要件: 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是区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核心标志。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搏虽未完全履行煤炭采购合同,但因法院认定其签约时具备真实履约意图,后续未履行系客观障碍导致,最终被宣告无罪。

3.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破坏了国家对合同的管理秩序和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环境。

4. 客观要件: 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且骗取的财物数额达到立案标准。根据最新规定,个人诈骗数额在2万元即应予立案追诉。

二、2025年最新量刑标准:数额决定命运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呈现 “数额决定刑档”的鲜明特征,具体标准如下:

量刑档次

数额标准(个人)

刑期范围

附加刑

数额较大

2万元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并处或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

30万元

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

150万元

十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注:单位犯罪数额标准为个人的5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缓刑适用空间仅限于第一档刑期(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涉案金额已超过30万元,将直接面临实刑判决。

三、司法裁判规则:穿透形式看实质

1.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规则

在张某搏合同诈骗宣告无罪案中,法院明确指出:“非法占有目的”需结合签约时履约能力、资金去向、事后态度综合判断。张某搏收取的1000万元主要用于公司经营和偿还债务,未转移至个人账户或挥霍,且积极协商处理纠纷,故不构成刑事诈骗。

2. 口头合同同样可构罪

2022年,某法院判决的陈某荣合同诈骗案确立了一项重要规则:口头协议同样可构成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陈某荣冒用他人名义与白酒销售商达成口头采购协议,骗取价值196万元白酒后“高买低卖”,最终被判有期徒刑七年。

3. 主从犯认定影响巨大

在某跨国电信诈骗案中,主犯王五被判有期徒刑十五年,而二十名从犯(话务员、业务员等)获缓刑至十二年不等刑罚。从犯可依据个人参与的诈骗数额量刑,且依法应当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刑期可能降低一档

四、家属最关心的五大问题

1. “亲人被刑拘,什么时候请律师最佳?”

黄金救援期为拘留后37天内! 此阶段律师可会见了解案情、申请取保候审、提出无罪或罪轻法律意见,错过此阶段将丧失最佳辩护时机

2. “符合什么条件能取保候审?”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可申请取保:

▫ 可能判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 可能判有期徒刑但取保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 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

▫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的

3. “什么情形可能判缓刑?”

需同时满足:

▫ 刑期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犯罪情节较轻

▫ 有悔罪表现

▫ 无再犯危险

▫ 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

4. “退赃退赔真的有用吗?”

至关重要!及时全额退赃、取得谅解可作为重大从宽情节。在数额较大案件中,退赃结合其他从轻情节,可能争取定罪免罚或缓刑

5. “员工听老板指令签约,也要担责吗?”

需区分角色:仅提供劳务领取固定工资的普通员工,可争取认定为从犯甚至不起诉;而主管人员、业务骨干则可能被认定为主犯。某案中业务员因仅参与非关键环节且获利微薄,最终被认定为从犯获缓刑。

五、涉案人员及家属行动指南

1. 嫌疑人应对策略

如实供述但不盲目认罪:对行为性质有异议时,应在笔录中注明“因认知能力有限可能表述不准确,以法律最终认定为准”

切忌串供或销毁证据:此行为将直接导致丧失取保候审资格

牢记关键时间节点:拘留、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等节点均有法定辩护空间

2. 家属必做事项

立即委托专业律师会见:避免错过37天黄金救援期

整理涉案合同、付款凭证:寻找对嫌疑人有利的证据

筹措退赔资金:为后续和解创造可能

避免私下接触被害人:以免被控妨害作证

六、律师辩护核心策略

1. 无罪辩护路径

围绕 “非法占有目的” 展开:

交易真实性论证:提供采购凭证、履约准备证据

资金用途正当性:通过审计报告证明款项用于合同目的

履约诚意证明:提交协商记录、部分履约凭证

客观障碍说明:如政策变化、突发疫情等

2. 罪轻辩护要点

主从犯之辩:业务员、辅助人员可主张认定为从犯

数额扣除:将利息、违约金等从诈骗数额中剥离

单位犯罪主张:避免负责人承担个人责任

因果关系切断:证明损失系多重因素导致

3. 量刑协商筹码

全额退赃退赔:争取减少基准刑30%以下

获得被害人谅解:通过赔偿、道歉化解矛盾

预缴罚金:体现悔罪态度

社会贡献证明:如抗疫捐赠、扶贫帮困等

七、真实案例的合规启示

案例1: 万某在合同诈骗罪缓刑期间,谎称能为死刑犯“找关系改判”,诈骗7.7万元,最终被撤销缓刑,合并执行六年三个月缓刑不是免刑,考验期内再犯将付出加倍代价!

案例2: 陈某荣虚构白酒采购需求,通过口头合同诈骗196万元,自以为“口头协议不留证据”,但司法机关通过资金流向、证人证言形成完整证据链,终审判决七年法网恢恢,口头合同亦难逃法律制裁!

案例3: 张某搏被控合同诈骗1000万元,律师通过提供历史交易记录、环保政策变化证据,成功论证“无非法占有目的”,最终获得无罪判决专业辩护是洗刷冤屈的唯一正途!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警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 在合同诈骗案件的侦查中,公权力机关有时会模糊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但法律同时赋予当事人充分的辩护权利。

当您或家人突遭刑诉,切记:

保持冷静:情绪化言行可能成为不利证据封存证据:合同原件、沟通记录切勿丢失立即聘请专业律师:合同诈骗案件专业性强,普通律师难以把握“刑民界限”相信司法公正:2023年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的无罪判例印证了司法进步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为保护隐私,案例均模糊处理。

作者简介:陈五争律师,北京刑事辩护律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每年全国接案办案,数百起案件办理经验,擅长领域:刑事辩护,在宋某诈骗案、莫某盗窃案、朱某职务侵占案、宋某敲诈勒索罪等众多刑事案件的辩护中,均为当事人争取了超预期的合法权益。

相信关于合同诈骗构成什么罪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集么律网的其他栏目。